-
意拳“水”哲悟(水流无形·战意有心)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0:19 点击次数:152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意意拳 无招无式拳·意随心转成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庄子曾言:“正则静,静则明,明则虚,虚则无为而不为。”这番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正则意味着平稳、有序,平稳之后自然能心静如水,心静则能洞察明理,明理之后便会达到一种虚无的境界,而这种虚无并非空无所有,而是指一种超脱物质、不执着于形的精神状态。在这样的状态下,人便能做到无为而不为,即不刻意作为,却能顺应自然,成就一切。
水,这一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,正是“虚”的完美象征。它无形无色,却能随遇而安,以任何承载者的形状来构形。在杯子中,它便是杯子的形状;在盆中,它便化为盆的模样。无论置身于何种容器,水都能依据容器的形状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,这种适应性令人叹为观止。武道实作,亦应如水一般。在面对各式各样的对手时,武者需具备水那样的柔韧性和适应性,无论对手是何等身材、何种技艺,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。水在常温下是液态,冰点下化为固态,高温下又变为气态,这种“随圆亦方”“随方亦圆”的特性,正是武道中所追求的柔韧与适应的典范。意拳实作,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性质。要练就内面肌的柔韧性,首先得审时度势,对实际情况和时机有清晰的认知。关键在于随着实际情况和时机的变化而变化,灵活机动,应付自如。这其中的诀窍在于不死板,而要心中有数,明白何时该进,何时该退,何时该变。“随圆亦方”的目的,并非故弄玄虚,而是要在激烈的实战中正确运用拳法的理论与功夫,战胜对手。就像水一样,直中有曲,曲中有直,无论水流到哪里,遇到阻力便自行谦让、化让。正面流不过去,就打侧面;侧面攻不过去,再另寻他途,弯来拐去,总能找到突破的路径。“松柔活”是水的又一特性。表面看来,水波澜不惊,实则暗涌杀机,直入人心。水是最柔软的,但同时也是最坚硬的。它能切割岩石,穿石而过,力道直中有曲,曲中有直。当水遇到阻力“攻”不过去时,便会停下来积蓄自己的力量,调整自身的状态间架结构,再等待时机的变化。一旦压势成功,“蓄水”完成,便有一泻千里的威力,势不可挡。我们在练就实作功夫时,就应该像水一样具备随意性,能渗透、扩散。即便是没有间隙,也要通过渗透、扩散“沁”入其中。“沁”即穿透力,这是水的一大特点,也是许多东西无法办到的能力。在实战中,这种穿透力往往能决定胜负。急速奔泻的水能冲走大石,这是水借势的效果。势,简单的说就是力,是力量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。火有火势,水有水势,战有战势。平时我们所说的实作形势,形与势二者密不可分。形是静态的,是力量尚未散发出来之前的状态;势则是动态的,是迅速地运动所造成的威力。以水为例,水在静止时看似柔弱无骨,但一旦从高处激飞而下,便形成威力无比的水势。这正如猛禽野兽在攻击前的准备动作是形,一旦完成准备,奋力一击,便是势的运用。在实战中,我们也需要像水一样,既能保持静态的形,又能迅速转化为动态的势,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。实战是无权选择对手的,特别是在街头打斗中,我们不能挑选身高、体重相同的对手。如果想继续打斗,想学以致用并获胜,就必须具备水一般的适应能力。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对对手身形的适应上,更体现在对对手技艺、战术以及战场环境的全面适应上。只有像水一样随遇而安、灵活应变,我们才能在实战中立于不败之地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上一篇:武当太乙·罗汉拐(神兵)
下一篇:没有了